徐鸣皋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各类劳动者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
改革开放3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14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重点,正在从以规模发展为重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反映了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型质量观,既是对职业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关注与要求,因此加强职业教育走向与对策研究,势必在必行。
山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自2014年2月底成立以来,将深入调研做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用时4个多月深入全省11个市、30多个县(市、区)近70家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召开了60多次不同类型、不同人员参加的工作调研座谈会。每到一处都坚持看望省社代表,认真听取他们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与各市委统战部的沟通与联系,主动走访拜会11个市的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与相关负责人,争取支持,推动工作。
通过调研,初步摸清了全省社员分布、职业特点以及资源优势所在等基本情况,并新发展30名社员。为进一步规范、推进省社活动做了组织与基础准备。同时掌握发现了一批在山西职业教育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代表性人物与学校、企业团体。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到了全省前期社员与小组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困难;明确了山西职教围绕“富民强省”战略,服务大局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当前职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在改革快速推进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等诸多主客观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是处于“兴奋式”发展阶段,属于初步探索阶段,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二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还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主要表现出为大多数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是由于“未能考上普高、本科”,也就是被动的选择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在学生的入学选择阶段,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非常小。
在职业学校的各项因素中,中职学生最看重“就业情况好”,其次是“升学率高”;高职学生最看重的是“就业情况好”和“校园环境好”,但学生对当前所在学校的“就业情况”、“办学特色”、“校风”、“硬件环境”等因素的认同度都不是很高,职业学校并不存在特别吸引学生的因素,学校的特色发展并不明显。在各类因素中,职校毕业生的出路是中高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又不是职业教育内部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四是总体上来看,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未来就业层次不高”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两大主要因素,学生理想的工作是“发展前景好”、“待遇好”,跟实际有一定距离。再一点是我们以前对于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毕业以后就业的出口不宽,学生对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了解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通过较为单一的途径获得相关信息,仍有部分学生对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根本不了解。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无论是中职学校教师还是高职学校教师对自身职业地位的评价总体上是偏低的,并且他们认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也是偏低的。相比之下,高等职业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高于中等职业学校。在工作选择阶段,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是出于服从“工作分配”与“无更好工作机会”的原因,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是部分教师被动选择的结果。
从另一方面看,教师选择高等职业学校主要考虑专业因素,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吸引力,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应加强专业特色建设,以特色专业、专业优势来吸引教师。
几点建议:
1、 政府要积极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政策安排;建设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注重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提升吸引力的根本方向。提升职业教育魅力。增强跨部门间合作,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财政投入,把钱用到“点子”上;规范劳动力市场,为职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护航;以实效影响民众的社会心理,营造职教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内部探究,对于前一段开展的职业教育教育性的反思,重视职业教育中的“人”而非“工具”;对“断头教育”的反思,努力建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学校教育的探究,改进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重视“育德”的职业教育;改进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发展“育能”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3、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破解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现存的脱节、断层和重复问题入手,全面实现中高职之间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等10个方面的统筹与衔接。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破解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覆盖所有农村学生。完善落实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体系,努力提高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扩大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加强对资助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地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按照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推动省(区、市)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试点,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的规模。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
4、探索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职业院校建设标准、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训基地标准、信息化标准等,促进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标准化。提高行业指导能力。分类推进职业教育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国家办学机制建设。针对有行政职能的、大企业牵头的、机构改革转制的、市场中自发形成的4类行业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加强行业指导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行业制定实施本领域专项政策。调整行业教学指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继续支持高职、中职与行业、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区域合作。应当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继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5、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创新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校企合作灵活开放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教师管理制度。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实践、兼职教师聘任、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等4个项目。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及评聘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推动对连片特困地区学生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开展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是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以强化内涵为导向,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实训基地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项目。
总之,我们应当密切结合新时代、新趋势、新需要,牢牢抓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机制性、制度性命题,对当前职业教育吸引力缺失的现状,做出系统、全面的考察,从微观视角予以深刻、透辟的审视,坚持问题入手、指导实践、服务决策,加强机构建设,组织研究队伍,整合全社会职业教育资源,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服务。
(作者:山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