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杰出教师朱丽敏事迹

朱丽敏,女,198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同年分配到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任教,2007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山西省计算机专业带头人,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由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个人三等功,现担任计算机专业科科长,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线教师一直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爱岗敬业、勤于钻研,熟悉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及评价模式改革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将企业工作任务提炼为典型工作任务,并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运用“项目主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结合实际的工作项目,实施“情景导入阶段→信息准备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反思阶段”六步法教学,注重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法,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改革评价模式,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转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主体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多元化内容的评价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使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全新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弘扬工匠精神
潜心钻研业务,创新培养模式,把培养工匠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教育教学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在教学中将比赛培训项目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抓住 “工匠精神”的特征,严格遵守专业标准规则,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着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行为习惯,制订详细的课程标准、实施标准、考核标准,详细确定每次课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也制订了任务完成情况具体评价标准。在计划制订后,严格按照计划流程执行,任务完成情况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执行,若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达到相应的标准为止。培养学生按标准操作,教学中重点强调工具的规范使用、合理摆放、安全操作等7S管理事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精确、完美,力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对事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学生被企业录用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娴熟的技能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缩短了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过程,实现了与企业用人需求零对接,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课程平台、情景动画、课堂手机互动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微课、知识点积件等信息化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水平,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专业建设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西省“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山西省省级示范校建设期间,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项目主持人,带领团队进行企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牺牲了寒、暑假以及数不清的周末和夜晚,为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成果业绩
作为一名党员,秉承知行合一、做学一体,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一线岗位上刻苦钻研、创新工作,指导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荣获1个一等奖,山西省技能大赛荣获十多个一等奖,在《山西电子技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编多本公开出版的教材及校本教材,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我用三十年的坚守写出的属于自己的职业教育文章,今后我将继续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